“保险+科技”助推农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2-12-19
从线上服务、云端验标、远程查勘、智慧养殖,到农业无人机参与的一键报案、系统定责、极速理赔等保险服务……科技已成为当前农业保险机构的“标准配置”。
自2019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保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保险业深入挖掘客户风险保障需求,利用科技手段,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农业保险作为现代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必须要顺应国家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布局,作为战略支撑的科技创新,要在农业保险发展进程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农险专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农业保险科技应用已不局限于产品设计的技术支撑,而是逐步实现了对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市场销售、核保规则、理赔风控和投资管理全链条的变革性创新。只有懂得农险“痛点”,并且利用技术手段将农业保险进行数字化应用,才是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减压阀”和“稳定器”功效的关键。
农户服务体验大幅提升
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养殖户黎海坚正忙碌着打理牛舍。由于今年购买了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他不用再为牛患上口蹄疫担惊受怕了。而这次买保险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保险业务员只需要将手机对准牛脸进行识别,通过采集牛脸上的3个部位拍摄各5张照片上传系统,让每一头牛获得自己的“身份证”。“验标时,可提交系统进行核保;出险后,通过比对牛脸能够快速识别,最快半天就可以获得理赔。”中华保险肇庆中支农村保险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科技已成为广东农险的“标准配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助手、远程查勘等技术的广泛运用,农户服务体验大幅提升。同时,科技在高效验标、查勘定损、提高承保理赔效率等方面的应用,使得保险机构提供全流程“零接触”的服务成为可能。
随着广东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服务平台上线,保险业务员进村挨家挨户录单成为历史。来自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广东农险保单电子化率、线上投保告知率、线上理赔公示率分别达78%、82%、58%。“电子保单投保手续简化、承保流程缩短,让农户获得更便捷高效、安全有保障的服务。”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产险部相关负责人说。
“黑科技”为农险发展“加速度”
如今,保险机构正蓄势待发,企图将更多“黑科技”应用于农险经营工作中。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连接各保险参与主体及上下游产业链,并在保险产品研发及定价、投保、核保、理赔、再保、保险资产管理等业务环节发挥更多的作用。
过去几年,农业无人飞机在农村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和推广,但此前采取的是“全包式”售后模式,在用户基数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定责困难、权责不明、维修周期长、信用风险等问题,最终使得用户的售后成本居高不下,逐年上涨。
据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极飞科技的深化合作,平安产险针对农业无人飞机核心部件的意外损失维修推出了增值保障方案——“安心保”服务,为用户提供一键报案、系统定责、极速理赔等保险专项服务,让维修费用清晰可见,理赔费用无需用户垫付,理赔流程不再繁琐,大大提高保障服务效率。同时,明确权责范围,帮助用户养成爱护农业无人飞机设备的良好习惯,提高专业技能,实现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
当前,科技为农业保险带来诸多新“玩法”,业内专家表示,科技在促进农险“提质增效降成本”、提升风险管控能级、改善客户服务体验等方面有着无限的拓展空间。
打好“保险+科技”组合拳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截至2021年末,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接近千亿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增长潜力被市场寄予厚望。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数字农情,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对我国农业数字化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初见成效、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但在全面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单纯依靠科技创新和险种创新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保险需求。农险专家表示,国内农业保险行业应更加注重在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上下功夫。
“建立并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因地制宜、应对最广大农民实际需求、贴合农田生产经营应用场景的产业链服务机制,才是科技创新、提升赋能的根本目的。”中航安盟财险总经理阮江表示,随着大数据系统应用领域不断增加,我国已建成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药兽药基础数据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农田建设“一张图”等多源大数据资源池,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政务服务等线上体系。今后,以“农业保险+碳汇”“农业保险+产学研”“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综合金融服务”等的“农业保险+”的协同综合发展之路将成为必然选择,险企可以探索从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三个方面实现转型,打好“保险+科技”金融服务组合拳。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