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保险

如何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减轻企业和个人生育负担?国家卫健委答复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要: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减轻企业和个人生育负担”的建议,国家卫健委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所有妇女...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减轻企业和个人生育负担”的建议,国家卫健委表示,总体来看,目前所有妇女生育医疗费用均有相应的政策安排予以保障。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改善育龄女性就业环境推动三孩政策落地的建议》,国家卫健委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后作出答复。国家卫健委网站日前公布了答复内容。

  此前在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2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国家卫健委在答复中表示,根据社会保险法和生育保险有关规定,生育保险覆盖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用人单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和生育津贴。

  在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方面,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参保女职工住院分娩、计划生育和产前检查的医疗费用。在生育津贴方面,参保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计发标准为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总体来看,目前所有妇女生育医疗费用均有相应的政策安排予以保障。就业女性随单位参加生育保险享受相关待遇,未就业或灵活就业的可通过参加基本医保报销相应的生育医疗费用。”国家卫健委表示,需要说明的是,生育津贴的功能是参保女职工享受产假、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的替代性工资收入,用以均衡用人单位负担,减轻用人单位雇佣女职工的顾虑,促进妇女公平就业,并不是对生育女职工发放的生育补贴。

  据介绍,《指导意见》就“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已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将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支付政策,强化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保障作用,保障生育保险基金安全。

  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指导意见》中提出由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政策主要有三方面考虑。首先是完善生育保险相关待遇保障,既要兼顾基金的支撑能力,同时要体现积极支持生育的方向。其次,要均衡地区间的待遇差距。各地的假期时长不一,差异较大。特别在权益保障的做法上也各有不同,地区间待遇水平不均衡,容易造成地区间、人群间的攀比。第三,需要统筹考虑各方的负担和对就业的影响,综合施策、责任共担,共同构建积极的生育支持体系。

  刘娟还称,目前生育津贴依法覆盖98天国家法定产假,但现在地方的生育假还包括生育奖励假、配偶陪产假,有的地方还探索了父母育儿假,这些假期是否能享受生育津贴就成为问题,因此《指导意见》要求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支付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在建议中还提出“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强化生育成本国家分担机制”。国家卫健委介绍,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企业女性职工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支出等税前扣除问题已做出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与员工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为女性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可按规定标准在税前扣除。

  2022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规定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税务总局还制定了《关于修订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帮助广大纳税人进一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红利。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蒋洪任职爱建信托董事资格获批

下一篇:二季度专项债规模望维持高位 “准财政”工具留待后用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