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热点

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农业保险“稳定器”效用不断放大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在我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助推器”作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19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3%。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的“压舱石”作用。

  农业保险“稳定器”作用凸显

  据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统计,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农业保险日益成为广大农户的“定心丸”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器”。

  作为种粮大户,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玉皇庙镇段家村的段清栋对此有着切身感受。去冬今春的几次断崖式降温和缺雪少雨,让当地的部分小麦地块遭受冻害,出现不同程度的麦苗发黄枯死现象。“一年之计在于春,眼瞅着小麦个别地块出现了死苗现象,我心里确实有些慌。”段清栋说,直到想起自己购买过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心里才踏实下来。

  2021年,我国将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扩展至河北、内蒙古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与传统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最高40%的保障水平相比,上述两个险种的保障水平最高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极大地稳定了投保农户的种粮预期。目前,我国已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对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的全覆盖,并在探索实施糖料蔗和大豆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农业保险发展的趋势来看,普遍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举措。今后可根据财政预算的情况,继续提高其他纳入补贴范围的保险险种的保障水平。此外,还可探索增加中央财政补贴目录中的标的,如水产品生产、瓜果蔬菜生产和其他畜产品生产等。”

  向着“保价格、保收入”加速创新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农业保险同样大有可为。“在此方面,尤其是要加强价格指数保险和收入保险的创新。”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收入保险方面,记者注意到,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保险+期货”这一创新模式,成为近年来保险业帮助农户更好应对市场价格风险的有效手段。

  “‘保险+期货’业务是‘保险+’创新发展的代表性业务,其本质是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功能的融合,是为涉农产业主体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仅对因灾受损农产品进行经济单一补偿的机制,而是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形成完整的三方闭环,使农险产品从以往的‘保成本、保产量’逐渐向‘保价格、保收入’为主加速创新,丰富了保险风险管理功能。”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某财险公司人士表示。

  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保险+期货”业务共为15个涉农品种提供风险保障,涉及现货数量896.18万吨,承保货值421.98亿元。目前,“保险+期货”项目已覆盖31个省份的244个地级市、703个县,覆盖农户163.77万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975个、家庭农场682个,其他涉农企业970个。

  记者从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了解到,2022年,该公司在25个省(市、自治区)开办了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品种涉及玉米、白糖、大豆、花生、粳米、棉花、苹果、天然橡胶、鸡蛋、生猪、饲料等品种,为近3.65万户次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近70亿元,受益农户近2.86万户次。

  财政部近日表示,鼓励保险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工具融合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稳步探索,逐步提升与信贷、担保、期货等其他金融工具的融合度,实现“1+1>2”效果。

  织密农林牧渔生产保障网

  截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承保的主要农作物已达21亿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4%,承保农作物品种超过210种,基本覆盖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猪等主要大宗农产品,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受访专家看来,在树立大食物观的背景下,农业保险还需要为农林牧渔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风险保障,助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安华农险总裁助理赵乐认为,目前,多元化食物供给品种多为地方特色农产品,而中央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补贴仅限于被纳入“以奖代补”的品种,补贴范围还比较有限。其他未能纳入“以奖代补”的农产品,由于地方财政补贴能力的限制,尚未大范围开展。对此,他建议,推动地方财政加大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补贴品种范围,助力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有效落实大食物观,丰富和完善我国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

  在王国军看来,树立大食物观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产养殖保险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一方面,是要将保险费的财政补贴扩大到水产养殖保险;另一方面,还需加大水产养殖保险的制度、组织和产品创新。

  “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强调的是粮棉油糖作物、少数家畜还有森林的保险保障,补贴也集中在这些标的上面,而没有将其他肉蛋奶产品的生产,包括餐桌上离不开的渔业产品、蔬菜水果产品等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只有为农林牧渔生产提供更为全面的风险保障,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才能真正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庹国柱说。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期借贷便利小幅加量续做 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

下一篇:优化营商环境进入6.0时代 效果如何还得市场主体说了算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