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观察

“一机传三代” 年轻人为啥不换新手机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3-05-08

摘要:  你有多久不买新手机了?近日有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大幅下滑,一些知名品牌的手机出货量都同比两位数下降。...

  你有多久不买新手机了?近日有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大幅下滑,一些知名品牌的手机出货量都同比两位数下降。手机市场发生了什么?

  品牌手机出货量下滑严重,三星苹果也难避免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802亿部,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这是自2013年以来最疲软的假日季度。

  照此计算,仅仅一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就同比减少了约4500万部。

  另外,上述报告指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5%,是2014年以来销量最低的第一季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手机市场相比前几个季度两位数的同比降幅,今年一季度同比降幅已有所改善。另外,一些国产手机品牌表现优异,例如在高调回归中国市场后,一季度一加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但大部门手机品牌一季度业绩并不如意,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指出,OPPO、小米、vivo都经历同比两位数下滑,即便是三星,一季度出货量下滑19%。

  在近日苹果发布的截至3月31日的第二财季报告显示,该季度营收948亿美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为241.6亿美元,同比下滑3%。

  即便是主打海外市场的传音控股,一季度手机营收同比也下滑18%,为84亿元;手机出货量3600万部,其中智能机1300万部,同比下滑20%。

  手机为啥卖不动?创新乏力或是关键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分析称,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下游消费需求疲软,叠加手机创新边际减弱且产品同质化严重,智能手机行业步入存量替换阶段,根据IDC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3%至12.1亿台。

  通信行业资深观察人士、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分析,除了经济原因,更深层次是因为手机行业没有新的技术突破来拉动出货量,尤其是苹果、三星创新乏力,国内市场华为手机又遭打击,所以消费者购置新机意愿并不强。

  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指出,除了受到全球经济不振影响外,智能手机市场也受到一些主要品牌新品供应减少的打击,另外,消费者也在选择减少更新频率,购买时选择更耐用的智能手机。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确实,目前不少手机都比较耐用,现实中也有一批手机“钉子户”,到现在他们还在用着几年前发布的机型,例如iPhone 6 Plus或小米6等。甚至是小米CEO雷军对此都“头疼”,4月份,小米13发布后,雷军调侃,“现在还有人在用小米6吗?推荐升级到小米13。”

  手机出货量的锐减除了给手机厂商本身带来影响外,对上下游产业链也带来冲击。项立刚表示,手机终端的出货量不足,它的上游,比如说屏幕、电池、摄像头等相关配件生产都会受影响,甚至波及到原材料。

  Tech Insights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内存市场规模同比大幅下降23%,DRAM和NAND产品价格也大幅下降。智能手机NAND闪存市场的总收入同比下降了20%,智能手机DRAM市场收入下降26%。

  换新周期拉长,年轻人也没动力换手机?

  值得注意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年轻消费者,也不再频繁更换新手机了。

  艾瑞咨询今年3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79.5%的Z世代更换手机频率在1至3年之间,75.9%的人偏向定价2000元至6000元的机型。而据平安证券的研报称,用户换机时长拉长至43个月。

  艾瑞咨询报告还显示,手机数码消费已经进入注重消费者体验的新阶段,对于Z世代消费者,手机数码不仅仅是功能型产品,而是代表了其专属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认同,一种基于消费理性、品牌信任与文化认同的良性交互关系正在慢慢成形。

  有消费者对中新财经表示,“手机里面存了大量的照片等资料,懒得折腾。”还有消费者表示,有换机需求,但想等等新品,目前手机的功能对自己吸引力并不大。

  还有用户称,“有那闲钱还不如去旅游吃烧烤呢,现在手机就挺好,拍照够用。”这就好比坐着公交去酒吧,主打的就是“该省省该花花”。

  你呢,多久才换一次手机?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北交所次新股再度崛起 今年4月曙光数创涨幅达2.26倍 引领康普化学等个股大幅飙升

下一篇:假期大规模近距离接触 会“二次感染”吗?专家解读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