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私募

47家公募基金自购总额近12亿 权益类产品成主力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04-11

摘要:   随着中国资产吸引力的持续增强,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再度用“真金白银”实际行动表达出坚定看好态度。公募排排网...

  随着中国资产吸引力的持续增强,以公募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再度用“真金白银”实际行动表达出坚定看好态度。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47家公募机构“出手”,自购旗下90余只基金,合计净申购金额近12亿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机构投资者表达出对中国资产坚定看好的同时,也彰显出社会责任感,可以预期,随着更多中长期资金的入市,中国资产仍将有较高的吸引力。

  自购释放三重信号

  4月9日,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自4月8日起陆续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自购金额合计将不少于人民币6000万元。公司承诺对上述自购产品持有期限不低于一年。

  近日,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频频进行自购,包括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公司,接连对外发布自购公告,一致表达出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

  上海畅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宝晓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募机构自购为市场传递三重信号:一是对中国资产的长期价值认可,公募机构用自有资金布局,彰显对国内资产长期投资价值及中国经济的看好;二是彰显社会责任,在市场宽幅震荡之际,公募机构大举自购的行为,为稳定市场情绪、引导投资者理性入市以及减少非理性交易等,均产生积极影响;三是展现投资管理信心,公募机构敢于用自有资金买入自家管理产品,是向市场展示对自身投研实力的自信。

  公募机构积极自购,通常被视为市场进入底部区间的信号。在宝晓辉看来,最近海外超预期因素扰动市场,部分资产估值受此影响,处于相对历史低位,具备估值洼地的特征。因此公募机构的自购行为意味着,他们认为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估值修复的可能性。

  年内自购超11亿元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机构合计自购95次,净申购金额达11.94亿元,涉及47家公募机构旗下的95只产品。

  从这些产品分类来看,权益基金成主力。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权益基金合计自购达76次,合计净申购金额达7.42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自购59次,净申购5.71亿元;混合型基金自购17次,净申购1.70亿元。

  在股票型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备受青睐。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今年以来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自购47次,占股票型基金自购总次数的79.66%,净申购金额4.51亿元,占股票型基金净申购总额的79.00%。

  “相较主动股票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吸引公募机构自购具有两大优势。”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适配性上,被动指数型基金(尤其是宽基类产品)兼具“市场稳定器”与“信心传递工具”功能,能高效承接机构资金注入市场,快速响应政策层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稳定市场信心的要求。产品特征方面,被动指数基金紧密跟踪指数、高仓位运作的特点,能保障组合确定性。

  此外,年内出现自购的基金类型还包括债券型、FOF(基金中基金)、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和公募REITs,今年以来净申购额依次为3.40亿元、0.55亿元、0.50亿元和0.08亿元,占基金自购总额的比例依次为28.47%、4.61%、4.19%和0.63%。

  24家机构自购不少于2次

  年内47家公募机构积极自购。自购频次上,24家机构年内自购不少于2次,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欧基金”)、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各6次并列榜首。资金规模维度上,47家公募机构自购额均不低于500万元,其中29家净申购额在1000万至2000万元区间,占六成以上;另外有15家公募机构自购超2000万元,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资管”)以2.90亿元净申购额居首,中欧基金以0.60亿元位列第二。

  单只基金层面,95只自购基金产品中67只自购净申购额在1000万元左右,占比达七成。华泰证券资管旗下债券型基金“华泰紫金中债0—3年政金债A”以2.90亿元自购额居首,被动指数基金“创业板50ETF华泰柏瑞”“科创人工智能ETF”分别以0.30亿元、0.28亿元自购额分列第二、第三位,混合型基金“兴证资管国企红利优选A”自购额为0.20亿元排名第四。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供应压力持续增加 蛋价跌势或未完

下一篇:华泰证券:煤电灵活性改造新规出台 看好灵活性改造投资机会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