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华夏时讯网APP |

登录
×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注册
×

已有账号,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时政

两部门发布“人工智能+能源”分阶段发展目标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华夏时讯网》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09

摘要: 《经济参考报》记者9月8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

《经济参考报》记者9月8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分阶段目标,系统部署了人工智能+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八大应用场景,以专栏形式明确了37个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应用发展重点任务,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能源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能源是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领域,具有数字化基础好、数据质量高、应用场景丰富等比较优势。特别是能源央企积极布局,围绕资源勘探、生产运维、安全监测等环节,已成功研发应用电力、油气、煤炭等多个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专业大模型。

“总的看,我国能源领域已形成了场景覆盖广泛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相比于能源行业的高安全性与强专业性,以及对决策容错率和知识体系完备性的严苛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应用仍然存在着技术可靠性不足、数据基础较为薄弱、电算供需逆向分布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挑战。随着越来越多场景融入人工智能应用,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带动能源整体性变革,助力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对此,《实施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从加快能源应用场景赋能、加大关键技术供给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并聚焦智能化转型需求急迫、数据基础完备、应用价值明确、规模化应用潜力大的方向,明确37个人工智能+能源的融合应用发展重点任务,涉及百余项场景。其中,油气方向有6个,煤炭、电网、水电、能源新业态方向各5个,火电、新能源方向4个,核电方向3个。同时,提出了各任务的建设路径与目标。

例如,人工智能+电网典型应用场景涉及电网智能规划设计与生产建设、电网调度运行、电力设备状态评价与智能运维、配电网智能运行管理、电力应急抢修。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虚拟电厂精准控制与智能运营、绿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园区智能降碳、新型储能智能化运行、智能营销服务。人工智能+核电典型应用场景则是核电智能安全管控、核电智能运维、可控核聚变智能控制。

在加大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方面,《实施意见》围绕数据、算力、算法,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基础支撑体系,提出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应用的三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夯实数据基础,加快形成能源领域高质量数据集,确保能源数据全流程安全可靠;强化算力支撑,统筹规划资源,构建算力、电力深度融合的算电协同发展机制;提升模型基础能力,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领域软件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技术瓶颈。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将综合考虑煤电油气各行业应用潜力、成熟度、带动作用等因素,遴选一批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高价值场景,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建设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和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也是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探索建设行业级人工智能应用测试平台,有效协同企业自主研发的大模型,解决大模型‘重复造轮子’问题,避免先进算力和能源资源被过度消耗。遴选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标杆场景与案例,鼓励体制机制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科技项目实施与成果转化。”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相关负责同志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认为,《实施意见》的出台将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为AI技术在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存储等全链条的落地应用注入新动能,提升能源系统整体效率,加速虚拟电厂、智慧园区、能源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商业化,有效助力我国能源安全、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华夏时讯网》编辑

上一篇:中信证券:美国非农数据再度走弱 年内三次降息概率上升

下一篇:美联储降息“箭在弦上” 全球大类资产将迎来价值重构

分享到:

华夏时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 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华夏时讯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华夏 时讯网”或“来源: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华夏时讯网”及/或标有“华夏时讯网(hxsxnews.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或 “华夏时讯-华夏时讯网作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华夏时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59447158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341002733 邮箱:hxsxnews@163.com

评论框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客服电话:010-59447158  传真:010-59447158  邮箱:hxsxnews@yeah.net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opyright Up to 2025 华夏时讯网 www.hxsxnew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19036145号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